「富爸爸,窮爸爸」經的起時間考驗的好書
「富爸爸,窮爸爸」這本書已經重複讀許多遍,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,最近又從書櫃拿出來重看了一遍,腦中的一些想法在經過時間的沉澱之後,逐漸的成熟,所以寫下來做為紀錄,也分享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人。
要怎麼樣才能賺更多錢,遠離令人難受的工作,相信是尚未財富自由的工作者時常在腦中浮現的想法,同時也是這本書,長年獨霸暢銷書排行榜的原因之一。
在問世20多年的時間裡,本書不知道成為了多少人的財商啟蒙之書,其中財務智商與財富自由的觀念,為這個世界開拓了新的視野,或許也可以說更多的人在讀了這本書後,受到了鼓舞而從一成不變的工作解脫出來,進而為這個世界增加了更多的色彩吧。
富人不為錢而工作
小時候的我們總是被教導著要努力工作才能賺錢,在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的時候,相信對於每個正處於為了賺錢而工作階段的人來說,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想法,不工作賺錢,那錢要從那裡來呢?
答案是,富人會讓錢為他們賺錢。
在最初開始賺錢的階段,每一個富人可能都如同我們一般,為了錢而工作,當拿到了薪水以後,富人則會開始讓這些錢幫自己工作,
與平常我們對有錢人的印象不同,小時候的我們總被教導著要努力工作賺錢,把錢都存起來,才能慢慢變得有錢。這個想法的確沒有錯,然而只是存錢的話,一生中的工作生涯內能夠存下來的錢有多少呢?
以2021年的基本工資24000元計算,從成年18歲開始到工作年限65歲,47年的時間約可以賺到1353.6萬元,然而還要扣掉生活開銷、房租、交通,以及通貨膨脹導致的現金貶值,到了退休的年紀實際上能夠存下的錢可能連一半都沒有,那麼在失去了主要收入之後,存下的錢足夠維持老年以後的生活開銷嗎?
「資產」與「負債」
為學習而工作,而不是為了錢
爭議
圍繞這本書的爭議有許多,有些人說這本書是為了騙人加入他的直銷課程而寫的,也有人說本書作者羅伯特.T.清崎(Robert T. Kiyosaki)雖然在書裡對財務金融知識侃侃而談,但是本身也曾讓自己經營公司倒閉,讓這本書的可信度蒙上一層厚厚的灰。
但是老話常說「知識就是力量」而且「力量是沒有正邪之分的」,雖然與這本書相關的一些事物是極具爭議的,但是以中性的角度來看待其內容所分享的知識,反覆仔細咀嚼後,應該都能得到這些觀念大多數都是非常有價值的觀念。
總結
「富爸爸,窮爸爸」是一本佔據排行榜多年的暢銷書,但圍繞著此書的爭議卻也不少,例如:是不是真的有富爸爸這個人?、出版這本書的原始目其實只是為了推銷作者自行開發的遊戲
不知道你過去有沒有聽過一句話,「好的事物經得起時間的考驗」
不知道你過去有沒有聽過一句話,「好的事物經得起時間的考驗」,從1997年出版到現在,已經超過了20個年頭,依然站在投資理財書籍排行榜的靠前的位置,相信其中一定有一些內容是值得人們一再去閱讀的。
你擁有的是資產,還是負債呢?
「富爸爸,窮爸爸」書中分享了他對資產與負債的定義,
「資產是,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。 負債是,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。」
「富爸爸,窮爸爸」於1997年出版,作者羅伯特.清崎提倡了「現金流」的概念,
「富爸爸,窮爸爸」一書中,作者根據他幼年時期的經歷,創造出了兩位作者稱為爸爸的角色,兩位爸爸在書中的前期,彼此擁有的財富是相差不大的,或者可以說窮爸爸的財富以及地位是當時人們所認為最有前途的,能夠賺大錢的職業,但是就像書名上所寫的,雖然窮爸爸並不是真正的窮,但是與富爸爸一比較,就像是富翁與乞丐的差別,而富爸爸則是越來越富有,在最後甚至建造了龐大的商業帝國,創造了遠遠超越窮爸爸一生所能賺取的財富。
而決定這兩位爸爸之間的差距的觀念,則是作者所想要傳達給我們的,「資產」與「負債」之間的區別。
作者認為,所謂的資產,是會為你帶來財富的事物,而負債則會讓你損失財富。在如此簡單的二分法之下,如何賺更多的錢,似乎變得容易了許多,只要不斷地增加手上的資產,同時減少手上的負債就好。
現金流
「增加資產,減少負債」的概念與華人文化中的開源節流很類似,卻又有一點不同。
在我們的文化中,開源指的是多開發幾種賺錢的方式,節流則是減少
華人文化中,開源節流指的是開發多種管道把錢賺進來,減少額外的金錢花費,而在長期的演化之後這種模式發展到了極致,就變成了勤儉。